当前位置:首页 > 热点事件 > 正文内容

35岁没有存款正常吗?我以前觉得不正常,现在我只想先活下来

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一个瞬间:

微信余额只剩52.1元,支付宝还欠着一笔花呗,下个月的房租、水电、保险都等着交,而你已经35岁了。

我前段时间刚好处于这个状态。

看着手机上的数字,我突然陷入了一种“深深的空白”。

不是说我不努力,也不是说我月入很低,但每个月都像是“走钢丝”——
收入刚到账,账单就跟着跳出来,根本没轮到我做主。


35岁没有存款正常吗?我以前觉得不正常,现在我只想先活下来 - 闻知坊

一、“35岁没有存款”到底是不是错?

我试着在知乎、微博、豆瓣上搜这个问题,结果惊讶地发现:

很多人和我一样。

有人说:“月薪1.2万,但没有一分钱积蓄。”
有人说:“两口子年收入30万,年底一算,负债还多了点。”
还有人说:“唯一的存款是交了几年社保。”

你可能会想:“这是因为他们不节制。”

可你细看就会发现,他们中有很多人:

  • 房租 3000+

  • 通勤+外卖+社交 2000

  • 父母补贴/孩子花费 3000

  • 还贷+信用卡 3000

  • 偶尔的健康开销+意外支出:压垮最后一点余额

根本不是“不想存”,而是“真的存不下”。


二、我们都太容易被“35岁应该怎样”给裹挟住了

“35岁应该有车有房有存款,开始考虑理财规划和人生上半场收官。”

这类话听多了,你很容易陷入一种“莫名的自责感”。

我也曾经觉得:“我怎么这么失败?别人都在搞副业、年入几十万,我还在为几千块焦虑?”

直到有一天,我朋友跟我说:

“你不是真穷,你只是没法存下‘看起来有钱’的那部分。”

这句话戳中了我。

我的生活,其实并不凄惨——

  • 每天吃得不差,偶尔还能点杯手冲

  • 下班刷剧、打游戏也有放松

  • 偶尔出去短途旅游散个心

  • 衣服不多但干净得体

  • 该孝敬父母也没少过一分钱

只是——这些看不到的支出,没有堆成存款罢了。


35岁没有存款正常吗?我以前觉得不正常,现在我只想先活下来 - 闻知坊

三、没有存款 ≠ 失败,但如果完全不掌控现金流,那就危险了

有一阵子我开始研究“现金流”。

不是理财课上的那种复利、基金,而是最基础的:

“每个月钱都花哪儿去了?”

我用了一个方法,分享给你:


✅ 每月月底手动记一笔“生活账本”

类别项目花费(元)
房租水电房租、水费、电费、物业3200
基础生活吃饭、交通、购物2200
情感支出家人红包、聚餐、社交1500
健康相关医保、健身房、体检600
自我提升书籍、课程、设备500
娱乐休闲电影、游戏、旅游300
不可预见支出医疗、修东西、小罚款等700

总计:11000+

我一个月收入是13000,扣除这笔账,剩下的——最多存2000。

如果这月爸妈有事、朋友结婚、感冒住院……就直接归零。


四、我不再强迫自己“每月存钱”,而是改成了“阶段性归零+小目标留存”

什么意思?

举个例子:

  • 第一个季度目标:存够6000当应急金,先不管理财

  • 第二季度:给自己换个笔记本电脑或手机,不亏待自己

  • 第三季度:不追求存钱,但必须实现“无借款月”

  • 第四季度:每月存500,只为年底旅行一趟

你不一定要逼自己“财富自由”,你只要别让钱控制你情绪就够了。


35岁没有存款正常吗?我以前觉得不正常,现在我只想先活下来 - 闻知坊

五、我还学会了一件事:不以“有没有存款”定义人生阶段

我有个朋友,35岁以前在体制内,每月固定收入+稳定社保,存款不少。

但她特别羡慕我自由职业,能说走就走、灵活接项目、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。

我也曾羡慕她稳定、安全、生活有保障。

但后来我们都明白:

你不是穷,只是你选择了另一种人生配置。

每个人的“现金形态”不同。

  • 有人把钱变成房子

  • 有人把钱投在成长上(进修、创业、换工作)

  • 有人留着紧急备用金

  • 也有人压根不看账单,只管开心过活

关键是:

你是否知道自己在用钱“干什么”?


六、35岁是个“尴尬”的年龄,但也正是“觉醒”的起点

你不能再完全靠热血行动,但也还没老到只能躺平。

这个时候,最重要的,是两个字:掌控。

你不能控制每个月都能多赚几千,但你可以:

  • 少刷点短视频,多花10分钟记账

  • 不乱买衣服,把囤货清一遍

  • 与其买理财课,不如真正用一次记账APP或表格

  • 与其羡慕别人,不如看看自己到底哪里“漏水”最严重


七、所以,35岁没有存款到底正常吗?

我现在的答案是:

“如果你有现金流、有基础保障、有思考能力,那就不算‘异常’。”

但如果你:

  • 每个月都不知道钱花去哪儿

  • 经常靠信用卡和花呗过活

  • 没有任何应急准备

  • 拿不到手就花、没有计划也没底线

那么你该焦虑,不是因为年龄,而是状态


总结一句:

“35岁不是你该有多少存款的节点,而是你开始对‘钱’有清醒认知的时刻。”

你可以继续负债,也可以慢慢归零。

但你不能“毫无意识地活下去”。

因为生活会原谅一时的穷,但不会原谅长期的盲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闻知坊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zxiantao.com/post/246.html

标签: 存款
分享给朋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