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是不是又emo了?”
这是我前段时间听到最多的一句话。
每当我沉默、发呆、不想回消息、不想出门,身边人就会用这句话来调侃我。
可只有我自己知道,那不是矫情,也不是装酷,而是:
一种莫名的情绪低落,说不出具体原因
对生活、未来、自己,突然失去希望和动力
对任何回应都感到疲惫,只想躲进角落什么都不管
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状态,可能今天早上还挺开心,下午却因为一句话、一个画面突然就情绪低落、陷入怀疑人生。
如果你也“总是emo”,这篇文章我想用非常真实的视角告诉你:
你不是太脆弱,而是太敏感、太压抑、太不被理解。
也许你不需要立刻变得多阳光,但你可以慢慢学会如何接住自己的情绪。
那时我正处在工作瓶颈期,感情也不顺,身边的朋友都在各自忙碌。
我开始频繁emo,每天晚上情绪都崩着:
明明白天很正常,晚上却突然觉得“活着没意思”
听到熟悉的歌会瞬间泪崩
看到社交平台上别人分享幸福日常,只觉得更孤独
我查了很多关于情绪调节的资料,也尝试了很多方法。下面这5个,是我至今都还在用的,效果稳定。
我以前情绪低落时,会默默忍着,然后笑着面对别人。
但压抑只会让情绪越来越重,后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:
每次emo,就打开备忘录,写下当下的感觉,不用逻辑,不求结论。
比如:
“我现在很烦,因为XXX对我冷淡”
“我觉得自己没有价值,我讨厌现在的我”
“我不知道明天要干嘛,好像什么都不想做”
写完之后,我不删,也不读回去。只是写完——情绪就像有个出口,不会一直卡在心口。
很多时候我们会习惯性地压抑自己:
“我怎么又emo了,真没用”
“别人都在努力,我在这emo算什么”
“是不是我太玻璃心了?”
但后来我发现,这些评判只会加重情绪的破坏力。
我现在的做法是:
情绪上来时,默念:“情绪只是情绪,不是全部的我。”
给它10分钟时间,我可以哭、可以躺平、可以胡思乱想
然后就去做一件具体的事:洗杯子、整理桌面、洗脸刷牙……
不是“解决情绪”,而是陪它过一阵子,再慢慢带自己回到现实。
我们都需要一个可以“烂掉一下”的地方。
我在家里弄了个小角落,铺了地毯、点了香薰、放了软灯。
只要情绪低落,我就坐那儿,不说话、不社交、不解释。
你也可以找一个地方,不一定非得“做点什么”,只是待在那里。
有时候你需要的,不是鼓励,而是一个允许你情绪自由流动的空间。
如果你发现自己反复emo同一件事,那可能就不是单纯情绪,而是背后有没被处理的心理议题。
比如我曾经一段时间总因为“朋友不回消息”而emo,后来我拆解后发现:
我害怕被忽视
我把“被及时回应”当成关系价值的验证
我其实是“对关系没有安全感”
当我意识到是“关系焦虑”作祟,我开始用更坦诚的方式跟朋友沟通,不再把一条消息看得那么重。
情绪一旦被看见,就不会反复折磨你。
当你总是emo时,你的世界会被负面情绪填满,看什么都灰暗。
这时候最需要的是一个“稳定的锚点”——
比如:
每天早上喝一杯热水
每周坚持跳一次操
每天出门散步5分钟
每天洗完澡写一句“今天我活过来了”的感想
这不需要治愈你,但它可以在你混乱时提醒你:“你还可以为自己做点什么”。
我有一次emo到凌晨三点,但因为第二天约了健身课,我还是去了。
结果情绪居然比前一天好太多。
不要因为“经常emo”而自责。
那只说明:
你对情绪感知细腻
你对关系与环境变化很敏感
你内心其实有很多期待与需求
emo不可怕,怕的是你认为“自己一事无成、没资格emo”。
你能情绪起伏,说明你还没麻木。你还在乎,还有感受,还愿意思考。
以下几点是我总结出的经验:
建立情绪词库:除了“难过”,还有焦虑、委屈、无力、失落、自责……学会更精准地命名你的感受
降低输入量:情绪低落时尽量减少社交媒体使用,避免信息过载
关注身体:很多emo不是心理问题,而是身体疲惫、饮食紊乱、激素波动造成的
有意识地说出口:“我状态不好,想安静一下”这句话比硬撑有用一万倍
你问我:经常emo怎么办?
我想告诉你:你不需要变成一个永远乐观的人,你只需要学会和情绪和平共处。
你可以emo,但不要被情绪定义。
你可以低落,但依然值得被理解、被爱、被自己温柔对待。
你不需要马上好起来,
你只需要给自己一点时间,一点空间,一点不评判的理解。
这就足够撑住你,等下一次天亮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闻知坊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