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第一次拿到offer的时候,月薪3000块,坐标是江西一个地级市的民营广告公司。
当时我还没毕业,手机那头HR说:“试用期3000,三个月转正看能力。”
我“哦”了一声,心里一沉。
不是因为不想干,而是我原本想着怎么也能有个四五千。
后来我发了个朋友圈说:“第一份工作,工资不如家里请保姆。”
有朋友评论:“正常,我第一份是2800。”
也有人说:“你太不争气了。”
当晚我翻了一下应届生就业调查报告,才知道我不是个例。
2025年中国应届毕业生平均薪资约为5980元/月,看起来不低对吧?
但你得看清楚:
这是全国平均,不是你我所在的具体城市或行业。
城市/地区 | 应届生平均月薪 |
---|---|
北京 | 8300元左右 |
杭州 | 7100元左右 |
武汉 | 5200元左右 |
南昌 | 4200元左右 |
三四线城市 | 2800~3500元 |
再加上岗位类型差异更大:
技术岗普遍高:软件开发、算法岗直接过万
行政文职、市场助理类岗位:3000~5000元居多
教育/设计类行业:刚起步基本就是3000起跳
所以你月薪3000,不是你“差劲”,只是行业+城市+岗位决定了这个数字的起点。
我们这一代人,从大学开始就接受各种“成功故事”轰炸:
“95后年薪百万”
“大学生创业年入千万”
“新媒体爆款月入十万+”
你以为毕业就能走上坡路,现实却是进了个小公司、月薪3000,坐在格子间改PPT改到晚上十点。
心理落差之大,让人觉得自己“失败了”。
但事实是:
“月薪低” ≠ “没前途”
“一开始就高薪” ≠ “一定赢到最后”
她大学学的是广告,毕业去了一个县级市的传媒公司做文案,拿2500。
当时她妈妈都劝她别干:“这么低工资,不如早点考编。”
但她说想先试试,边做边学,积累经验。
后来她跳槽到省会城市,一边工作一边学PS和AE,一年后去了一家影视公司,月薪涨到7500。
再后来跳到北京,开始参与一些品牌项目策划,写脚本、对接导演、跟客户提案,现在是一个小团队负责人,收入过3万。
她说:
“第一份工作的薪水不高,但我始终在积累价值,而不是仅仅耗时间。”
我当时写文案,每天被老板骂得狗血淋头。
一开始真的很想辞职,但我决定每天下班多看两个小时广告、看爆款文案,自己偷偷练。
三个月后我做出了一个地方地产的宣传方案,客户当场拍板说好。
那一刻我发现:成长的感觉,真香。
我们常说“打怪升级”,但没有怪的时候你也没法升级。
月薪3000,就是最初那个“新手村”。
你会学会:
怎么开口和陌生人谈事
怎么在老板面前展示自己的想法
怎么在deadline前完成一个不可能的任务
这些东西,将来升职加薪、跳槽转行,全都用得上。
有时候不是工资低让你焦虑,是你压根不喜欢这个行业。
我当时有个同事做了三个月行政,天天抱怨工资低、事多、没成长。
最后她果断辞职,转行学了新媒体,现在在广州一家品牌公司当内容策划。
她说:“那三个月虽然工资低,但让我认清了自己不想干什么。”
比如你在一线城市做程序员还只有3000,那可能就是被低估。
但如果你在四线城市做设计助理,那3000也算行业起步。
你是不是天天在打杂?有没有能学到一技之长的机会?
有没有人愿意带你、教你、给你舞台?
如果有,就值得。
有些公司起薪低,但三个月后就涨工资;
有些公司一年都不动,那就要警惕了。
别怕换工作,但也别盲跳。
毕业那年,我以为“月薪”代表我的价值,
但现在我知道:
“你值不值钱,不是工资单告诉你的,是你能做什么、能做到什么程度决定的。”
月薪3000不可怕,可怕的是你每天上班混日子、下班只刷手机、周末躺尸不学习。
我见过太多人,从低薪走向年入几十万,也见过拿着一份初始高薪却早早被淘汰的人。
与其焦虑工资低,不如想想你能不能在这段时间“变值钱”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闻知坊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