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是不想谈恋爱,只是不敢了。”
这句话,已经成了无数年轻人挂在嘴边的“半句真心话”。
不是没有喜欢的人,也不是没机会,而是……
那种冲动、笃定、义无反顾的勇气,好像真的用完了。
以前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:“我喜欢你,你呢?”
现在我们只会默默刷对方的朋友圈,点开又退出,怕被发现。
有人说这是“社交退缩”,有人叫它“感情洁癖”,
但其实,它有个学术名字:
“情感逃避症”。
一想到开始一段关系,就下意识觉得“会被伤害”;
习惯性怀疑对方是否真心;
哪怕喜欢一个人,也会“忍住不联系”;
想谈恋爱,却在约会前找借口取消。
我朋友阿尧说:“我都28了,却像个社恐高中生一样,不敢约喜欢的人吃饭。”
你是不是也这样?
2010年代,我们看着《微微一笑很倾城》《何以笙箫默》长大,
爱情是校园、是守护、是命中注定。
2020年代,我们看见热搜:
“结婚不到一年丈夫出轨”
“同居三年发现对方欠债百万”
“00后恋爱AA制算不算冷血?”
你说我们变冷了吗?
不,是我们更清楚代价了。
爱情,越来越像一场复杂的谈判,不只是心动,还有:
经济匹配;
三观同步;
情绪价值供给;
成长空间保留。
现实让人清醒,清醒之后就容易“看破不说破,喜欢不靠近”。
2025年《中国婚恋趋势白皮书》显示:
35.6%的单身青年表示“不是找不到对象,而是不想将就”。
在知乎“为什么你单身?”的问题下,点赞最高的回答是:
“我不是单身,我是正在自我修复的过程中,不想把破碎的自己交给别人。”
这代人不是没感情,是怕感情毁了自己刚拼凑好的安全感。
我们更懂心理学了,也更会察言观色了。
但代价是:越来越难彻底相信一个人。
我表妹20岁,去年刚失恋。她说她谈过的三段感情里,最痛的不是分手,而是:
“明明彼此喜欢,但我们谁都没勇气说出‘我们开始吧’。”
她觉得错过的人,都是“因为没勇气”。
爱情不是童话,也不是交易。
它应该是:
“你也害怕,我也害怕,但我们决定一起试试看。”
可惜,很多人永远停在那一步之前。
说到底,情感逃避症的解药,从来不是“等一个不会让你失望的人”。
而是——你自己得愿意冒一点险。
给喜欢的人回消息,不用故意慢半拍。
想约谁吃饭,就直接问一句:今晚有空吗?
别再总说“我不配”,你只是没遇见不走的那个人。
爱情不是“等来的”,是“靠近来的”。
你不是不值得被爱。
你只是曾经爱得太用力,被反噬得太疼,于是学会了收起锋芒。
你很温柔,所以很怕受伤。
你很认真的,所以才那么小心翼翼。
但别忘了:
世界上总有人不怕你的锋利,也愿意接住你的柔软。
你只需要再勇敢一点点,不用很多,
就像——哪怕只是这一次,主动说一句“我喜欢你”。
也许故事,就会开始不一样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闻知坊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