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热点事件 > 正文内容

当代年轻人为什么频繁“精神内耗”?你不是懒,只是太用力

“我没做什么事,但就是感觉好累。”

这句话,你是不是也说过?

有人把这种状态叫“精神内耗”——看似风平浪静,实际上心里打了一场又一场的仗。

我也是。

我28岁,北漂,租房,社恐,工作五年,工资没有跳过8开头。每天脑子像一台老旧电脑,明明没开几个程序,却总在“卡顿”。

你以为我懒,其实我只是累了——不是身体累,是心累。


一、什么是“精神内耗”?不是病,却真的痛

“精神内耗”这个词,听起来不专业,却异常精准。

它不是抑郁,也不是焦虑。它更像是:

  • 你盯着天花板发呆,却又想着还有一堆事情没做;

  • 你明明没有动笔写PPT,但脑子已经推演过十遍可能会被否的版本;

  • 你躺着不动,却比连续搬砖更疲惫。

最典型的表现,就是:

想太多,动太少,累到不行。

而且,别人还觉得你在偷懒。


二、我亲历的精神内耗三重奏

说真的,我每天都在跟自己打仗。

1. “我是不是不够好”

我一收到老板微信,心跳就加速。

即便他说的是“明天10点开会”,我也能脑补出100种潜台词。

  • 是不是我这次汇报不行?

  • 他是不是对我有意见?

  • 要不要提前写个备忘录?

结果:啥都没发生,我却累得跟打完一场官司一样。

2. “别人在进步,我在原地踏步”

刷朋友圈时看到同龄人:

  • 有的在瑞士滑雪

  • 有的刚进了某大厂做PM

  • 有的拍视频粉丝破万,接广告赚得比我年薪还多

我呢?
还在为每月房租发愁。
这一对比,心情直接下沉到谷底。

3. “我是不是应该早点放弃”

我写自媒体的内容,常常熬夜想选题,写到第二天早上才发出去。

结果阅读量100,没人点赞没人评论。

“是不是没人需要这些内容?”
“我这么辛苦,是不是浪费时间?”
“要不要干脆放弃?”

每一次努力之后的寂静,都会让你怀疑人生。


三、为什么我们这一代人,更容易“内耗”?

1. 社交媒体制造的“比较陷阱”

在朋友圈、微博、小红书上,每个人都像活在一场演出里:

  • 吃的是高级料理

  • 去的是高级酒店

  • 谈的是热血梦想

可你不知道的是,这些“高光”后面,可能是同样的孤独与恐慌。

但我们只看到结果,就开始怀疑自己:“我怎么还这么失败?”

2. 教育让我们太擅长“自我审判”

从小到大,我们习惯了内卷:

  • 考试比名次

  • 工作比绩效

  • 恋爱比对象

  • 出行比朋友圈照片好不好看

我们被教导要“上进”,但没人教我们怎么“自洽”。

于是你一旦懈怠一点点,就会产生愧疚感:

“我是不是废了?”
“别人都在努力,我凭什么休息?”

3. 情绪无处安放,倾诉变得困难

说实话,我最怕别人跟我说一句话:

“你这不是很好了吗?哪来的内耗?”

就像你在沙漠里要水,别人给你递了包盐。

现在很多人宁愿自我压抑,也不敢倾诉。因为怕被说“矫情”“事多”“玻璃心”。

但你知道吗?

最怕的不是崩溃,是你连崩溃的权利都不敢争取。


四、怎么减少“精神内耗”?不是鸡汤,是我试过的办法

我不敢说这些办法能“治愈”你,但至少,它们帮我重新喘了一口气。

1. 写“内耗日记”

每天睡前,我会写下:

  • 今天为啥心情差

  • 哪一件事让我最焦虑

  • 明天我只改一个点

比如:“今天因为刷朋友圈太久自我否定。明天晚上不刷手机,早点睡。”

不求“自律三百条”,只求“好一点点”。

2. 给大脑“停机维护”

内耗的人脑子太累了,因为你从不让它休息。

我后来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:

  • 每天中午闭眼10分钟

  • 每周给自己安排一次“断网时间”

在公园坐着发呆、在窗台上喝水看天、在地铁上不看手机……
你会发现:世界没变,但你心没那么乱了。

3. 停止“全或无”的思维

我们总想一下做到完美:
“不瘦10斤不算减肥”、“不涨粉1000不发文”、“不跳槽就不可能改变生活”。

这种“非黑即白”的思维,是精神内耗的温床。

后来我学会了“接受不完美”:

  • 今天只写了一段,也可以自我肯定

  • 发的内容只有30个阅读,也比0好

  • 今天早上起来叠了被子,就值得表扬

因为人生不是选修课,而是日积月累。


五、写在最后:你不是懒,是太用力

如果你也常常陷入“精神内耗”,请记得:

  • 你不是没在努力

  • 你不是失败者

  • 你不是不够好

你只是太用力,太想做到好,以至于忘了:
人是要留点空间给呼吸的。

我不敢说“你会变得轻松快乐”,
但我希望你至少,能少一些责备,多一些温柔地看自己。

哪怕每天只前进0.1%,那也是从“原地打转”到“慢慢靠近光”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闻知坊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zxiantao.com/post/221.html

标签: 内耗
分享给朋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