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以前是个特别自卑的人。
那种自卑,不是别人看得出来的“胆小”,而是一种根植在心底、时时否定自己的感觉。
跟人说话总觉得自己“没资格开口”
看别人优秀,就开始怀疑自己“是不是永远比不过”
接到新任务,总是第一反应“我肯定搞砸”
就连朋友夸我一句“你还不错”,我都怀疑是不是在安慰我
你现在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感受?
今天,我想把我从“内耗式自卑”一点点走出来的过程分享给你。
不是心理学术语堆砌,而是实实在在、我亲身试过、有效的方式。
我知道很多人说“自信点,不要自卑”,但说实话,自卑不是你能一夜间改掉的性格问题。
它更像是一种**“长年累月被否定后的本能防御”**。
我爸小时候经常说我“没出息”“干啥都慢”,学校里我成绩也不拔尖,一到公众场合我就想找个角落站着。
所以当我听到“要自信”时,我反而更焦虑——
因为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变得自信。
直到后来我才明白:
自卑不是不能改,而是你需要“从接纳开始”,一点点地重建。
开会时有想法,却不敢说
怕说了被否定,怕别人觉得你傻
“你写得挺好”“你很聪明啊”——
你嘴上说“没有啦”,心里却在想:“他是不是随口说的?”
一点点错误,就开始无限放大
“我果然不行”“别人都能,我又掉链子了”
看别人买房了、升职了、考上研究生了,你就开始质疑自己“是不是一事无成”
成功了:“我只是运气好”
失败了:“都是我太差劲”
我以前经常在心里骂自己:“你怎么又搞砸了?”“你怎么这么没用?”
直到我看到一句话:
“你和自己说话的语气,就是你活着的方式。”
我开始试着练习——不骂自己,哪怕只是少说一句。
比如:
错了不说“我好蠢”,而是说“这个点我之前没掌握,下次记得”
做不到不说“我废物”,而是说“我现在能力有限,但正在努力学”
这听起来像是“正能量鸡汤”,但我真的试了一个月,整个人的状态开始慢慢“温和”下来。
不是变得自信,而是不再天天“内战”自己。
我拿了一个小本,每天记录三件小事:
做了一份整理很好的表格
勇敢表达了自己的想法
拒绝了一次不合理加班
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胜利,在我不断写下来的那段时间,就像是在给“曾经那个被否定的自己”鼓掌。
你越是记得自己“做得好”的地方,你就越相信“我不是一无是处”。
自卑的人通常对“失败”特别敏感。
我也曾经因为一次PPT没做好,被老板小批评,晚上回家差点崩溃。
后来我学会了一个思维框架:
“不是失败让我难过,而是我把失败看作了‘能力证明’。”
我试着换个角度去思考:
“这次没做好,是因为准备不足,不代表我不行”
“别人可能也有做差的时候,只是我太放大自己的错误了”
“一次错误不会定义我,反而是成长过程的一部分”
你不是因为失败才自卑,是因为你用失败来定义整个人格。
每晚写一句“我今天做了什么让我自己满意的事”,哪怕只是“没迟到”
时间久了你会发现:你不是没有价值,只是你从没学会“看见”自己
别老去找会打击你的人聊心事,那只会加重你对自己的负面印象
我有两个朋友,总是鼓励我、认可我,我后来自卑严重时就主动找他们“喝杯奶茶聊聊”
你需要的是“支持性的关系”,不是“验证你很差的环境”
我当初开始写短内容,不为点赞,只为坚持
后来有人留言说:“你说出了我也想说的东西”
那一刻我突然有种感觉:
“原来我也能做点‘有影响力的事’。”
你问我:自卑心理怎么改善?
我想说:
自卑不是错,它只是你过往经历在你身上留下的“保护机制”。
它告诉你:“不要期待太多”“不要冲太快”“小心别受伤”——
可是你现在已经长大了,你有能力重新“定义自己是谁”。
你可以从今天开始,不再用过去的评价框住现在的自己。
不求一天变自信,但求不再天天自责。
哪怕只是一点点改变,也值得被你自己肯定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闻知坊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