🎓 一、“我女儿收到的不是她的通知书”
2023年湖南怀化,有位姓陈的家长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图:他家女儿收到一封本科录取通知书,没错,收件人是她,但信封里还有另一份通知书,写着另一个完全不认识的名字。
“吓得我以为女儿被调包了,后来才搞清楚,是别人的资料被塞了进来。”
你可能以为这是个笑话,但它是教育系统现实中偶尔会出现的小概率问题——录取通知书寄错、夹带、甚至错投。
这事,不是第一回发生,也不是个别地区的问题。
如果你真的遇到这种情况,一般就几种可能:
有时候高校发现信息印刷错误,会重新发一份更新版,但没收回原来的那封。
虽然理论上不会发生“双校录取”,但部分志愿退档处理与补录投档时间重叠时,可能会出现“信息撞车”,导致系统同时生成两份通知书。但一般只会有一个有效学籍。
信封贴错、快件混装、甚至高校工作人员封装时出错,导致两份通知书被误寄至同一地址。
你可以问问老家邮政局,他们的快递员就见过“通知书贴错地址”的事。
别慌,先按下面几步来:
查自己的最终录取结果,那个才是官方标准。
电话沟通是否确有发出,是否为官方录取。
正规的通知书上一定有校长签名、编号、邮政回执号,缺一不可。
尤其是两封均带有编号或盖章的情况,拍清楚邮戳、封面与信纸。
我们老家那边常说一句话:“再好的锅,也有沙眼。”
教育系统如今已是数字化、高效率的标杆,但从录取投档、校内审核、材料封装、邮政寄送,每一个环节都涉及人操作,只要是人,就可能出错。
我一个表妹2022年考上了广西某师范类院校,结果通知书寄丢了,最后是她自己打电话要的扫描件。她爸笑着说:“这要是在我们那时候,没纸就等于没大学读。”
这类说法往往缺乏来源验证。真实情况下:
各大高校属于不同录取批次
一经确认录取,其它志愿自动作废
高校之间无法共享投档权限
换句话说,出现“清华和复旦一起录了你”的概率,比中彩票还小。
我今年刚毕业,那年高考后我妈还以为录取通知书是快递诈骗,一度让我别签收。
她说:“你又没填啥重点大学,人家咋知道你地址?”
我当时只能笑着说:“妈,高考志愿表上写的地址就是给他们寄通知书的。”
所以如果你家也有考生,先教家里长辈这几点:
收到通知书前,登录招考院查结果
官方学校只通过EMS寄送通知书
确认盖章、编号、签名三要素
出问题,打电话别怕,招生办都很耐心
人生有时会送你一份意外,但不是所有“意外之喜”都能变成真的好事。
如果你也碰上了“两份通知书”的事,不要先发朋友圈,也不要去网上爆料,先核实、再确认、再决定。
教育系统没你想的那么神秘,也没你想的那么不靠谱。
就像我外婆说的那样:
“看着不对劲,就多问两句。人家也怕出错。”
版权声明:本文由闻知坊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