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比亚迪欧洲门店里,一位德国工程师反复查看刀片电池的结构后,感慨道:“这才是电动车应有的安全标准。”
当中国汽车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后,一场更为深刻的技术变革正在国内市场悄然发生。多元技术路线并行发展,成为中国汽车工业抗衡国际巨头的独特优势。
纯电与混动并驾齐驱
2025年1-9月,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04,629辆,同比增长19.44%,其中超级增程系统成为其热销的关键技术撬点-2。这套系统基于“赛翼(C2E)增程架构”与“RoboREX智能控制技术”赋能,可实现智能主动能量管理,综合油耗降低15%,噪音感知频次降低90%,实际效率超过3.65kWh/L,热效率高达44.8%,居于行业量产增程器领先水平-2。
燃油车智能化开辟新赛道
在新能源车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的背景下,一汽-大众全新一代速腾L上市首月销量达33,289辆,环比增长86%,占据A+级燃油轿车同期市场份额50.6%,创下历史新高-3。这表明在电动化浪潮中,传统燃油车若能精准契合消费者需求进行智能化升级,依然拥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-3。
自研技术成为盈利关键
零跑汽车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,其净利润达3000万元,毛利率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至14.1%,创历史新高-7。业界首发的八合一电驱、率先量产的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、首个“四域合一”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等一系列自研技术成果,是其盈利的关键-7。零跑汽车的成功印证了全栈自研的价值,其最终目的不仅是追求技术先进,更是为了掌握成本的主动权-7。
在电动车智能化高歌猛进的同时,燃油车的智能化进程同样不容小觑。一汽-大众速腾L的成功提供了一个传统车型在智能时代焕新的典型案例。
智能驾驶首次大规模落地燃油车
全新一代速腾L搭载的IQ. Pilot增强驾驶辅助系统作为20万内燃油车市场中唯一支持端到端高速NOA的解决方案,具备自动上下匝道、智能变道超车、红绿灯识别启停等高阶功能-8。该系统历经超30万公里全国路况验证与超10万公里联合标定,依托大疆双目视觉与域控制器融合方案,能够精准识别锥桶、三轮车等中国典型交通元素-8。
智慧座舱达到纯电车型水平
全新速腾L的智慧座舱采用高通8155芯片与Linux+Android双系统架构,深度融合自研汽车垂直大模型与DeepSeek、豆包等AI能力,支持多方言连续对话-8。新增的HUAWEI HiCar互联进一步扩展了生态兼容性,将纯电级的智能语音体验首次带入燃油车-3-8。
经典车型的用户积淀价值凸显
从2006年国产化至今,速腾系列已构建起深厚的用户基础,累计收获430万用户信任-3-8。此次全新一代速腾L的焕新上市,与家族车型形成合力,不仅在新能源浪潮中稳固了燃油车的市场地位,更以全面进化的产品力持续引领A+级轿车市场发展-3。
在中国汽车工业的转型过程中,品牌高端化是至关重要的一环。比亚迪等车企通过多层次品牌矩阵,逐步突破中国品牌的价格天花板。
三级品牌矩阵瞄准不同市场
比亚迪通过“技术筑基、品牌分层、全球拓展”构建高端化战略体系-4。其中,腾势品牌依托易三方、云辇等全球颠覆性专属技术,打造轿车、SUV、MPV全品类产品矩阵;方程豹定位个性化市场,依托领先技术打造DMO超级混动越野平台等专属技术;仰望更是依托全球首创的云辇-Z智能悬浮车身控制系统与易四方四电机技术,突破百万级市场-4。
高端品牌销量增长迅猛
2025年上半年,比亚迪高端品牌系列总销量达14.2万辆,同比增长69.9%,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-4。这表明中国汽车品牌在高端市场已逐渐获得消费者认可。
技术文化双轮驱动品牌向上
比亚迪宣布将投入50亿建设全球首批全地形专业赛车场,构建新能源时代的汽车文化-4。这种通过参与和建设汽车文化来提升品牌价值的策略,正在改变中国品牌过去单纯作为交通工具制造商的形象,逐步向具有文化影响力的全球品牌转变。
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,全栈自研不仅关乎技术领先,更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。零跑汽车的成功提供了一个技术优势转化为盈利优势的典型案例。
全域自研掌握成本主动权
零跑汽车引以为傲的全域自研,其最终目的并非只是追求技术上的先进,而是为了掌握成本的主动权-7。自研带来的毛利率改善与规模化效应带来的固定成本摊薄,也是零跑汽车盈利的关键-7。
性价比策略颠覆市场格局
零跑汽车虽然一直被很多人认为是模仿者、跟随者,但其以颠覆性的产品力重塑大众化新能源市场格局-7。其B10车型搭载最新的LEAP 3.5技术架构,在12万级SUV上实现端到端辅助驾驶功能,并搭载了激光雷达和高通8650芯片,超长续航版可达650公里,而售价区间仅为10-13万元-7。这种“半价理想”的策略,让消费者以一半的价格获得主流新势力车型80%的体验,形成了强大的市场吸引力-7。
百万俱乐部印证长期主义价值
2025年9月,零跑汽车正式宣布第100万台整车下线,标志着其成为中国第二家迈入“百万俱乐部”的新势力造车企业-7。这不仅体现了其规模化能力,更展现了坚持、务实和长期主义的重要性-7。
中国汽车工业的多元化技术路线,正如春秋战国的“百家争鸣”,不同技术路径在市场竞争中相互印证、共同进步。从纯电到混动,从燃油车智能化到全域自研,每条路线都在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目标用户。
这种多元化发展的背后,是中国汽车市场足够大、用户需求足够多样的特点决定的。未来十年,混动、纯电、燃油三条技术路线将基本形成‘433’的国内市场格局。在这种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中,能够精准把握细分市场需求,并通过技术创新提供差异化产品的企业,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。
中国汽车工业已经从单一技术路线的追随者,成长为多元技术路径的探索者。这种转变不仅体现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自信,更预示着中国将成为全球汽车技术多元化发展的创新工场
版权声明:本文由闻知坊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