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年,四川交通建设迎来 “爆发期”,总投资超 7000 亿元的交通项目包在年初正式获批,涵盖高速公路、铁路、机场、航道等多个领域。这是四川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交通投资计划,不仅关乎百姓出行便利,更将深刻影响区域经济格局,成为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的 “加速器”。
项目包 “家底”:涵盖 128 个重点项目
这份超 7000 亿的交通项目包,共包含 128 个重点项目,分为 “续建” 和 “新开工” 两大类。其中续建项目 56 个,主要是此前已启动但尚未完工的重大工程,如成达万高铁、宜宾至攀枝花高速公路等,这些项目将在 2025-2027 年间陆续建成;新开工项目 72 个,包括绵阳至巴中高铁、泸州港疏港铁路等,计划在 2025 年内全部启动建设。
从投资结构来看,高速公路占比最高,总投资约 3200 亿元,涉及 38 个项目,主要分布在川东北地区和攀西地区;铁路项目投资 2100 亿元,包含 16 个项目,以高铁和货运铁路为主;机场和通用航空项目投资 800 亿元,将新建或改扩建 5 个支线机场;航道及港口项目投资 500 亿元,重点提升长江、嘉陵江的通航能力;此外还有 400 亿元用于综合交通枢纽和智慧交通建设。
为何要砸重金建交通?
破解 “蜀道难” 的历史难题
四川地形复杂,盆地、山地、高原占比超过 90%,交通一直是制约发展的瓶颈。虽然近年来交通条件大幅改善,但部分偏远地区仍面临 “出行难、运输贵” 的问题。比如凉山州的一些乡村,农产品运到县城需要绕行山路,运输成本比平原地区高 30% 以上。这次项目包中,专门安排了 12 个农村公路升级改造项目,投资约 150 亿元,就是为了打通 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服务国家战略的现实需要
作为西部内陆开放高地,四川承担着连接西南、西北,沟通中亚、南亚、东南亚的重要使命。此次项目包中的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四川部分、成都国际铁路港扩能工程等,都是服务 “一带一路” 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关键项目。成都铁路局相关负责人表示:“这些项目建成后,四川到欧洲的中欧班列运行时间将缩短 10%,到东南亚的铁海联运通道也会更加顺畅。”
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
交通建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立竿见影。据测算,7000 亿元交通投资将直接带动钢材、水泥等建材需求,预计消耗钢材约 800 万吨、水泥 3000 万吨,创造约 50 万个就业岗位。同时,项目建设期间每年将为四川 GDP 增长贡献 0.5-0.8 个百分点,长期来看,交通网络完善后,还将降低物流成本,预计到 2028 年,四川社会物流总费用占 GDP 的比重将下降 1.2 个百分点。
重点项目亮点解析
高速公路:补齐川东北短板
川东北地区是此次高速公路建设的重点区域,总投资达 1200 亿元的南充至达州至万州高速公路(四川段)将成为连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的快速通道。这条高速设计时速 100 公里,双向 6 车道,建成后南充到万州的车程将从现在的 3.5 小时缩短至 1.5 小时,川东北的农产品和工业品能更快捷地通过万州港出海。
另一个备受关注的项目是攀枝花至大理高速公路(四川段),投资约 80 亿元,这条公路将穿越横断山区,建成后不仅能结束盐边县不通高速的历史,还将成为四川通往云南、连接东南亚的又一条重要通道。当地群众对此充满期待,盐边县芒果种植户王大姐说:“路通了,我们的芒果就能更快运到全国各地,再也不用担心烂在地里了。”
铁路:高铁网络再升级
成达万高铁是四川今年铁路建设的 “重头戏”,项目总投资 600 亿元,目前已完成 70% 的工程量,预计 2026 年通车。这条高铁设计时速 350 公里,建成后成都到万州只需 1.5 小时,到北京的通行时间也将缩短至 6 小时以内。更重要的是,它将与郑万高铁相连,形成四川东出最快捷的高铁通道。
新开工的绵阳至巴中高铁则将填补川北地区的高铁空白,投资约 350 亿元,设计时速 250 公里,沿线经过江油、广元、巴中三地,将带动川陕革命老区的发展。巴中市发改委主任表示:“这条高铁不仅方便群众出行,还将吸引更多企业到巴中投资,我们已经规划了高铁新城,未来这里有望成为川陕边界的物流枢纽。”
机场:打造 “干支通、全网联” 体系
在机场建设方面,投资 180 亿元的宜宾五粮液机场改扩建项目将成为川南地区的航空枢纽,新建 2 条跑道和 T3 航站楼,设计年旅客吞吐量将从现在的 200 万人次提升至 800 万人次。同时,新建的甘孜格萨尔机场二期工程投资约 50 亿元,将开通至拉萨、成都的直达航班,进一步促进甘孜州旅游业发展。
通用航空也迎来发展机遇,项目包中安排了 20 个通用机场建设项目,投资约 120 亿元,主要分布在攀枝花、凉山、阿坝等地。这些通用机场不仅能用于旅游观光、应急救援,还将为农业植保、矿产勘探等提供服务,拓展了航空业的应用场景。
资金从哪来?如何确保质量?
多元化融资破解资金难题
7000 亿元的投资规模不小,四川采取了 “政府主导、市场运作” 的融资模式。其中,政府财政资金约占 30%,主要来自省级财政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;银行贷款占 40%,国家开发银行、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给予了利率优惠;剩下的 30% 通过 PPP 模式、社会资本入股等方式解决。
为了吸引社会资本参与,四川还推出了 “交通 + 土地” 的联动开发政策,对参与交通项目建设的企业,可优先获得沿线土地开发权。这种模式已在成都至眉山的市域铁路项目中试点成功,吸引了多家大型企业参与投资。
严把质量关:终身责任制护航
交通项目质量关乎百年大计,四川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。所有项目都实行 “法人负责、监理控制、施工保证、政府监督” 的质量管理模式,关键部位和隐蔽工程必须经第三方检测合格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。更重要的是,项目负责人将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,一旦出现质量问题,即使已经离职也要追究责任。
在安全生产方面,四川还引入了智慧监管平台,对重点项目的施工进度、安全隐患进行实时监控。目前,成达万高铁、南充至万州高速等项目都已安装了 AI 视频监控系统,能及时发现违规操作并发出预警,截至 7 月底,已累计消除安全隐患 300 多处。
对普通人的影响有哪些?
出行更便捷
项目包中的多数项目都与百姓出行密切相关。比如,成都至德阳的市域铁路预计 2026 年通车,届时两地通勤时间将缩短至 20 分钟,实现 “公交化” 运营;泸州至宜宾的高速公路扩建后,双向 4 车道将变成 6 车道,节假日堵车的情况将大幅减少。
农产品 “出山” 更顺畅
交通改善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是农村地区。凉山州的特色水果、攀枝花的芒果、达州的富硒农产品,都将通过新建的高速公路和冷链物流通道,更快地运往全国市场。据测算,交通条件改善后,这些地区的农产品销售价格平均能提高 15%,农民收入也将随之增加。
就业机会增多
项目建设期间,将直接创造大量就业岗位,其中不少岗位面向当地农民工。四川还专门组织了技能培训,帮助农民工掌握钢筋、模板、焊接等技能,合格后优先安排到项目上工作。同时,项目建成后,沿线的物流、旅游、商贸等行业也将蓬勃发展,间接带动更多人就业。
未来展望:2027 年交通图景
按照规划,到 2027 年,这批交通项目将基本建成,四川的交通网络将呈现出新面貌: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突破 1.2 万公里,实现县县通高速;高铁运营里程达到 1500 公里,成都到各市州基本实现 1-2 小时直达;民用机场数量达到 18 个,形成 “一枢纽、多支线” 的航空网络;长江干线四川段常年可通行 5000 吨级船舶,嘉陵江、岷江实现千吨级船队通航。
这幅四通八达的交通图景,不仅将让四川的 “朋友圈” 越来越大,还将加速人才、资金、技术等要素的流动,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正如一位交通专家所说:“交通是经济的脉络,这批项目建成后,四川将真正实现从‘内陆腹地’到‘开放前沿’的转变,发展潜力不可估量。”
对于普通百姓而言,这些交通项目带来的不仅是出行的便利,更是生活品质的提升和发展机会的增多。在不久的将来,无论是周末出游还是异地工作,无论是农产品销售还是企业发展,都将因这张日益完善的交通网而变得更加便捷、高效。四川,正以交通建设为笔,描绘着一幅更加繁荣美好的发展画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