适用:零基础~进阶手机摄影(旅行/人像/美食/夜景/产品)
目标:7天能稳定出片、28天形成个人风格预设、90天做出10张作品集
风格:现场卡|清单体|可复制公式
画面= 主体 × 光(方向/强弱) × 构图(层次/留白) × 颜色(主色+对比色+点缀) × 情绪(动作/表情/环境)
镜头擦干净(衣摆/镜布)。
分辨率调最高,能开RAW/HEIF就开(留档更干净)。
网格线开:三分/对称双线。
HDR:逆光/高反差开;光线均匀场景可关。
对焦与测光分离:长按对焦锁定(AF/AE Lock),再拖动曝光滑杆。
稳定:靠墙/桌面,或“肘贴身体+屏息1秒”。
三分法:主体落在交点;人像眼睛靠上三分线。
引导线:路、栏杆、光影带你到主体(斜线最有张力)。
框中框:门窗/树枝套住主体→立体感。
留白与对称:极简天空/墙面留空;正对居中做对称。
三张法:同一场景必拍广角(环境)—中景(关系)—特写(细节),回去挑一张最好看。
侧光(45°):最显立体;人像/美食必用。
逆光:轮廓与通透感,开HDR/点测高光,适当补+0.3~0.7EV。
顶光:阴影脏,用**反光面(白纸/浅色桌)**或换角度靠窗。
阴天:天然柔光棚,配低对比色调很干净。
夜景:靠近亮面/霓虹/橱窗;让光源入画做点缀,夜景模式手稳3秒。
位置:窗边侧光;人背对窗、脸转向光侧。
操作:对焦眼睛→肤色不过曝(看直方图/高光警示)→微补+0.3EV。
小道具:手持咖啡/帽子;背景远离2米更虚化。
失败救援:肤色偏绿/黄→后期色温+510、色调+36偏粉。
光:侧光/逆光;抬高盘子靠近窗。
角度:俯拍90°(扁平摆盘)| 45°(层次明显)。
布局:主菜居中,辅菜/餐具做三角。
背景:统一两色以内(木纹/白布最稳)。
早晚黄金时段;把人放到前景做比例尺。
取景:路口/楼梯做引导线;等一辆车/一行人进入交点再按。
颜色:天空蓝+建筑橙=互补撞色,出片率高。
模式:夜景/RAW;靠稳。
小技巧:对焦亮招牌、拉低曝光到不过曝;湿地反光(雨后/洒水)更高级。
降噪:多张连拍后期堆栈(手机APP或桌面软件)。
背景:大留白;三脚+定光位(台灯45°侧上)。
反射:加一张白纸做补光卡,阴影更干净。
角度:45°斜俯+微距镜;细节对焦手动锁住。
测光:先锁对焦,再向下拉曝光直到高光不过曝;宁暗勿亮,暗部能救,高光没细节就没了。
白平衡(有手动时):室外5200–6000K,室内暖灯2800–3500K。
对比/饱和:拍摄时别拉满,后期+10~20更安全。
连拍/实况:抓表情与动态选帧,出片率翻倍。
基础:拉曝光/对比/高光-阴影(高光-2040,阴影+1025),白平衡微调到肤色自然。
构图:裁成4:5/3:2/1:1,纠正地平线、拉直建筑。
风格:曲线“S”轻微、HSL定色(主色+点缀色)、加锐+1~10,噪点降到不糊。
保存个人预设:人像柔肤、城市冷蓝、日落暖橙、黑白高反差——4个就够。
糊:快门太慢/手抖 → 贴墙/支撑、连拍、提高环境亮度。
脏:镜头油渍 → 拍前擦;若已拍到光斑,用仿制/修复点掉。
灰:雾气/逆光低对比 → 后期去朦胧+对比,前期遮挡直射光。
乱:背景信息过多 →换位移步、开大留白、用墙/天/门洞做干净底。
脸黄/绿:调色温/色调,橙色HSL降低饱和+提亮。
到场1分钟:扫光→选背景→确定主体位置
取景3步:站位找线→三张法(广/中/特)→确认表情/姿态
拍后1分钟:挑1–2张→基础修→加预设→导出两版(社媒/原图)
D1–D7(上手周)
每天一个主题(人像/美食/街景/夜景/小物/对称/留白)。
固定动作:擦镜头—网格—对焦锁—拉曝光—三张法。
第7天整理10张挑3张做基础修,保存第一个风格预设。
Week 2–4(风格成形)
每周选一种色调(暖橙/冷蓝/黑白/胶片)拍满同题材10张;
建“主色+点缀色”配色表;
输出1篇九宫格(广/中/特讲故事)。
Day 90(作品集)
主题系列≥2个(例:城市对称、窗边人像),各5张;
形成4个自定义预设;
做一页拍摄指南(地点/时间/角度/预设名/注意事项)。
命名:日期_地点_主题_序号
;
;
选片:拍完当天标星;周末只留Top10%;
备份:手机云盘+本地硬盘双备;导出原片+定稿两个文件夹。
拍人先征得同意;商场/展馆遵守摄影规定;
夜景航拍/人群密集区注意安全和当地法规;
公开发布给必要署名,不侵犯隐私、肖像与版权。
A|拍前10秒口令:网格|擦镜|HDR判断|锁对焦|拉曝光|找线条/留白
B|后期三步:曝光&白平衡 → 裁切拉直 → 预设&HSL定色(保存为我的风格)
手机出片,不靠堆滤镜,靠干净的光+明确的主体+稳定的构图+少量精准后期。照着这份出片SOP+7/28/90天计划执行,你会从“随机好看”变成“稳定出片,有风格”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闻知坊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