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都这个年纪了,还折腾什么转行?”
这是我当初跟家人提起“想转去互联网”时,听到最多的一句话。
我那时34岁,做行政已经快10年,工作稳定但毫无成就感。每天朝九晚六,处理文档、订会议室、写流程手册,工资刚够房租、吃饭、偶尔请爸妈吃顿饭。
那一年,刚好有个新来的项目经理年纪比我小七岁,月薪是我两倍,还能远程办公。我回家那天照着镜子看自己,忽然想问:
“难道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吗?”
今天我35岁,转行成功做上了内容运营,月薪1.5w+,还接了几个自由项目,有了更多主动权。我想写下我转行这段经历,不是为了励志鸡汤,而是希望你知道:
不是转行没机会,而是你要选对方式,认清现实,然后一点点走过去。
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转行,特别是30+,你必须先想清楚这几个现实问题:
年轻人犯错可以说“学习中”,但35岁的你,一上来就要能解决问题。
所以,转行前你必须用副业/兼职/项目积累实战经验,不能空口说“我很努力”。
企业招聘看的是:能力+产出,不是你是否“心态年轻”。
很多岗位宁愿要27岁的新人,也不愿冒风险培养35岁的转行者。所以你必须靠作品、结果、项目经历打动人事。
30+多数人已结婚、有家庭、有房贷,你没有太多“试错空间”。
所以要边工作边转行,不能一腔孤勇裸辞,否则焦虑只会吞掉你的勇气。
我从行政岗位跳进互联网运营岗,用了不到10个月。以下是我实操过的步骤:
我不是“看到哪里火就想去哪”。
我花了两周研究各类转行岗位,筛掉那些:
需要重新读学历(如心理咨询师)
对身体要求高(如新媒体拍摄)
成本高但回报慢(如插画设计)
最后锁定“内容运营”,因为:
有一定的写作基础(我以前写文档写得不错)
市场岗位多(各行业都需要内容)
能边学边接项目练手
我花了1000块买了一个“内容运营训练营”,为期两个月。每天晚上学、做作业、做项目。
自学方向包括:
用户洞察与内容选题
公众号+小红书+知乎写作技巧
数据分析、用户增长基础
工具使用:Excel、Xmind、石墨、飞书
我还给自己布置了“作业”:
每周发布1篇知乎+1篇公众号文章
做1次用户调研,分析一款产品的内容问题
主动找朋友的副业品牌,帮他写文案、做推广方案
这些作品,后来都成为我面试时的“作品集”。
真正的转行关键是“有项目经验”,而不是“学了多少理论”。
我一开始找不到机会,就自己创造机会:
在小红书上帮博主免费写图文脚本
在简书上写内容分析,后台被HR看到后联系我
主动问在创业的朋友:“我可以试着做你们的内容运营,不收钱,你看效果”
有了一两个“成功案例”后,后面就容易接到实习+试用机会。
我的简历不是按“行政”来写的,而是完全转为内容运营思路:
项目经历占70%
技能工具熟练度列出(PS、Excel、内容管理系统)
用数字呈现成果(如:“撰写推广文案,3天内涨粉320人”)
我投了不到40封简历,收到7个面试,最终进入一家中型互联网公司试用,3个月转正。
不是每个人都要走我这条路,但以下这3个核心思维一定是通用的:
不要想着“3个月转行成功”,你可以设定:
第1月:选定目标方向
第2-3月:完成系统学习
第4-5月:做出2-3个项目实战作品
第6月后:开始试投递/兼职试岗
一旦动起来,你就已经赢过大多数“只焦虑不行动”的人。
我不建议“裸辞转行”,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开启:
利用周末/晚上做副业项目
在原公司内部申请跨岗支援试试看
找朋友的项目实战演练,哪怕不拿钱
经验不是等出来的,是做出来的。
别总觉得自己“太老”了。换个角度:
你更懂时间管理
不容易玻璃心
更有责任心
一旦转行成功,就会更稳定地发展
这恰恰是很多老板希望看到的“可靠性”。
如果你每天早上睁眼就焦虑、上班就开始熬、下班后只想摊着,那或许转行这件事,真的该认真考虑。
不是每个人都能一战成名,但你至少该为自己争一次。
我35岁转行成功,不是因为我多聪明,而是我愿意承认:
“过去10年是我活得比较安稳,但接下来的20年,我想主动掌舵。”
你也可以。
别怕慢,怕的是你一直站在原地,不敢往前一步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闻知坊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