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有段时间,状态特别差。
不是那种“很忙、很累”的差,而是——
明明什么都没做,脑子却一直在转,情绪反反复复,怎么都安静不下来。
比如:
明明事情不多,却一整天提不起劲
决定做一件事时,脑中先跳出10个“万一失败”的理由
做完一件事,又不断反思自己是不是“做得不够好”
和人聊天时总担心“我是不是说错话了?”
我才发现,这不是普通的焦虑,而是我们常说的:内耗。
内耗,是指你并没有被外部压力打败,而是你一直在跟自己打架。
我那阵子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想:“我今天应该先干什么?”
然后这个问题会演变成——
“但如果做这件事浪费时间怎么办?”
“如果失败了,是不是又浪费一天?”
“我是不是根本没资格做这件事?”
最后我啥都没干,却已经被这些想法“榨干”。
内耗是一种持续性的精神疲劳状态,让你看似“正常生活”,实则“内心崩塌”。
每说一句话、发一条朋友圈都要纠结半天
说完还要想:“刚刚那句话是不是太傻?”
不是没能力,而是脑中模拟了太多“失败版本”,提前放弃了
别人随口一句“你最近是不是有点懒”就能让你怀疑人生
自己鼓励自己时,又觉得“是不是在自欺欺人”
计划一大堆,真正执行几乎为零
一边内疚自己拖延,一边又没力气开始
表面上你是那个“能扛事”的人
内心却常常崩溃无声、不知所措
我以前做一份文案,常常改十几次,一句形容词纠结半小时
不是想优化内容,而是怕别人觉得我“不专业”
完美主义是内耗的第一推手
它让你永远在否定自己正在做的事
我曾经录过一条短视频,结果被评论“表情太做作”
我删掉了账号,三天都没碰内容
你以为你想要的是“反馈”,其实你只是不想面对“别人不喜欢你”
但事实是:你永远无法让所有人满意
你越在意评价,越会陷入“调整自己→怀疑自己→否定自己”的死循环
我当时很迷茫,不知道自己该去哪、该成为什么样的人
但却一边骂自己“又浑浑噩噩度过了一天”
这种状态就像:你开着一辆没方向盘的车,却天天骂自己“怎么不快点上高速?”
你不知道自己该去哪,却强迫自己现在就要“跑得比别人快”
不是突然就不内耗了,而是开始建立“内耗感来了,就去应对”的反射机制
我买了一个纸质笔记本,每次开始胡思乱想、过度焦虑,就写一句:
“我现在在担心_____,我觉得会____,但我也可以选择____。”
比如:
“我现在在担心视频没人看,我觉得我会浪费时间,但我也可以选择把它当作练习。”
你会发现,把“焦虑”具象化之后,它就没那么强大了。
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安排一件确定能完成的事,哪怕很小:
做一顿早餐
看十页书
整理电脑桌面
写一段500字随笔
这不是为了效率,而是为了告诉大脑:
“我不是一无是处,我能掌控一部分生活。”
内耗的本质是失控感
你得用“完成小事”的反馈去重新建立自我价值感
我曾经每天刷短视频、看知乎、听播客,看得越多越焦虑
为什么?
因为你在不断吸收“别人已经很努力、很优秀、很清醒”的信息
然后拿这些信息来批判“当下的自己”
所以我开始限制自己每天的“输入时间”:
晚上8点后不再刷手机
只订阅3个信息源,固定时段阅读
每周设一晚“静音时间”,只跟自己待在一起
最重要的一点,我开始对自己说:
“今天状态不好也没关系。”
“不想社交,不回消息,不学习,都可以。”
“我不需要每天都‘向上’,我也允许自己‘停一会儿’。”
内耗的人,大多数都是高要求的人
你不是不努力,而是太怕失败,以至于让自己一直处于拉满状态
但人生不是长跑,不是每天都在冲刺
你可以走路,停下来,甚至坐下休息,然后再出发
你问我:内耗严重怎么办?
我想说:
不是“赶紧振作起来”,而是先允许自己“慢慢来”。
你不需要立即做出改变
你只需要从停止批评自己开始,然后慢慢找回生活的节奏感
当你把注意力从“我怎么又不行了”转移到“我今天做了哪怕一件小事”,你就赢了一小步
人生很多时候,不是我们不够努力,而是我们太容易和自己较劲。
如果你最近总是情绪低落、干啥都提不起劲、不停质疑自己
请你先别逼自己赶快“正能量”
你现在需要的不是“鼓励”,而是一点空间、一点自我允许、一点点温柔
慢一点,别怕,走着走着就会好的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闻知坊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