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明天又要上班了,好想辞职……”
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状态:
每到周日晚心里就开始发慌,甚至会提前焦虑;
每天睁眼第一件事不是起床,而是用力说服自己“赶快起来,不然迟到了”;
在地铁上,戴着耳机,听着别人谈创业、搞副业、追梦想,而你只能去工位上对着Excel发呆。
我有过,而且持续了一年。
今天这篇文章,写给所有“很努力,却越来越讨厌上班”的你。
我以前总觉得自己“抗压能力强”,直到有一天下班回家,看到镜子里的自己,眼神发呆、脸色发黄,像被生活拧干了的抹布。
那时候我意识到:
我不是不想上班,我是已经开始身心俱疲。
我们常说“不想上班”,其实包含很多情绪:
对工作的厌倦
对领导的反感
对通勤的折磨
对人生方向的困惑
甚至还有“我为什么总要这么辛苦”的无力感
你不是懒惰,也不是脆弱,而是内耗太久了。
不是每个人都能立刻裸辞、追梦、搞副业。
现实是:我们很多人都要在“先上着班”的前提下,去找出口。
但我想告诉你,你可以从现在开始做点小改变。
我曾经在笔记本上写了一句话:“我不想上班。”
然后在后面补充:“我不想上班,因为我讨厌每天被领导质疑、觉得自己很无能。”
原来我不是讨厌工作本身,而是讨厌“在工作中得不到尊重”。
你也可以试着写下:“我不想上班,是因为_______。”
只有你真正理解“痛点”是什么,才可能解决它。
我把“辞职”变成一个明确倒计时的目标,而不是一直“也许、可能、等我存够钱”。
我写在手机备忘录上:
【D-120】存够3个月生活费
【D-90】完成一个小项目作品
【D-60】更新简历,开始看机会
【D-30】确定离职时间
这套“心理减压”机制特别有效。
因为你不再是“被迫熬日子”,而是“正在计划逃离”。
别说没时间。
你晚上刷抖音1小时,还不如用30分钟去做以下这些事:
学剪辑、设计、写作,选一个你喜欢的技能
写日记、做知识笔记、整理简历
学习理财、了解副业平台、试着卖点虚拟产品
你现在需要的是——除了上班,还能依靠的“能力资产”。
哪怕你暂时走不了,但你心里会知道:“我不是一无所有。”
我知道现在的你可能对工作已经提不起兴趣,甚至开始“摆烂”。
但我建议你保留一部分专业能力的输出,比如:
负责1个项目主线
优化一份PPT,写一篇流程文档
提前复盘一个流程,留下可复用经验
不是为了老板好感,而是这些积累未来能写进简历、变成离职后的谈资和底气。
不是你在为公司工作,而是你在为“下一个自己”打基础。
我以前下班只想躺着,但后来我发现,如果不主动规划“下班时间”,你就会彻底被“白天的疲惫”吞没。
我改了三件事:
每晚洗澡后做15分钟拉伸+深呼吸
听一个轻松但有收获的播客(不刷职场类)
每周给自己1小时“纯享受时间”:听歌、画画、看无用的小说
这些看似琐碎的事,慢慢修复了我长期被“公司节奏”压垮的神经系统。
别冲动裸辞,哪怕只剩一口气,也要留口饭吃。
理想状态:手上有3个月以上生活存款 + 1项可变现能力
辞职后最痛苦的不是没工作,而是每天睁眼问自己:“我到底该干嘛?”
所以哪怕只是模糊方向,也要先定下一个“可试错的下一步”。
离开公司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
你要对自己的下一段生活承担更多选择权与责任。
你问我:不想上班怎么办?
我想告诉你:
你不是一个人在躲避现实,而是一个在努力维持尊严、缓解疲惫的人。
你不需要一夜之间解决所有问题,你只需要:从今天开始,不让上班完全定义你的生活。
当你有了“能量回血”的方法、有了“第二身份”、有了“时间安排权”,你会发现:
即使现在还没走,你也能过得有点勇气、有点盼头。
不是所有人都要去创业、搞副业、辞职环游世界。
但你,值得一份不用靠逃避才能喘息的人生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闻知坊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