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最新资讯 > 正文内容

家用新风/全热交换器怎么选?风量、滤网、热回收、管路与噪音一篇讲透

闻知坊2周前 (08-21)最新资讯20

一句话结论:先按“人×风量 or ACH换气次数”把风量算对,再决定“全屋管道(双向全热)/壁挂单体/窗式/空调带新风”的方案;滤网按**G4初效 + F7–F9中高效(可选活性炭/HEPA)**配齐,低噪+良好管路+按需变频决定长期满意度。


① 10 秒对号入座

  • 新装修、能做吊顶全屋管道双向全热(ERV),送卧室客厅、排卫厨/走廊,舒适度与能耗最均衡。

  • 已入住/难改造壁挂新风(双向带热回收)窗式新风,一房一机,先从主卧做起。

  • 只想“有点补风”的空调→ 视作轻度补氧不能替代真新风;优先独立新风系统。

  • 重雾霾/甲醛味→ 以通风为本,配高效滤网+活性炭;净化器仅做室内循环补充。


② 风量怎么“算准”?

两种方法任选其一,取较大者作为目标风量。

  1. 按人数≥30 m³/h·人(卧室/书房),客厅按常驻人数估。

  2. 按换气次数(ACH)

    • 卧室/客厅0.5–1.0 次/小时

    • 厨卫/异味区1.0–2.0 次/小时

    示例:主卧 12 m²×2.7 m=32 m³,2人住 → 人数法≥60 m³/h;ACH 法 0.7×32=22 m³/h→ 取更大的60 m³/h
    整屋:把各房目标相加,再加10–20%余量给管路损失。

    CO₂ 体验阈值:建议长期<1000 ppm,读书/学习场景更低更舒适。选带CO₂/PM2.5 自动变频会更省心。


    ③ 方案对比(怎么选更适合你的家)

    方案形态优点注意点/适用
    全屋管道双向全热(ERV)主机+风管+送/排风口同时送风+排风、换热节能、全屋均匀、噪声可做到很低需吊顶/设备位;保温/密封/凝结水要专业
    壁挂/窗式新风(单房)一体式无大改造、即装即用、带热回收的机型能节能降温差一房一机;墙洞/窗改造;噪声看卧室指标
    正压送风(单向)只送风+室内溢流排出简单便宜、改造少冬夏负担大、湿热地区可能带入湿气
    空调带小新风空调内置补风施工省、轻度补氧风量小、过滤与换热弱,不作主力新风


    ④ 滤网怎么配(别被“名词堆料”绕晕)

    • 标准组合G4 初效(大颗粒) + F7–F8 中高效(PM2.5),重污染地区可上F9

    • HEPA(H11/H12):净化强,但阻力高、噪声和能耗↑;小风量卧室壁挂机可选,全屋大系统慎重

    • 活性炭:吸附异味/VOC,靠量与风速,不是“治甲醛神器”;通风才是根本。

    • 维护:初效1–3 个月;F7–F96–12 个月;HEPA/炭按压差或气味更换。压差表/更换提醒很有用。


    ⑤ 热回收要点(“全热”到底值不值)

    • 显热回收:只回收温度;全热回收:兼顾温度+部分湿度(使用全热交换芯),冬不太干、夏不太潮

    • 关注回收效率(60–85%)旁通(Bypass)功能(春秋夜间免费冷却)、低温防冻/预热

    • 寒冷/湿热地区、长时间开机 →全热更划算


    ⑥ 噪声与能效(卧室友好是关键)

    • 机外噪声(1m处)与端口噪声卧室目标 ≤25–30 dB(A)

    • EC 直流风机:更静、更省电、易做变频。

    • 风速管理:设计时大管径、小风速(≤3–4 m/s),端口用消声箱/消声弯头

    • 实测体验:夜间“睡眠档”能否 ≤25–28 dB 并维持 30–40 m³/h。


    ⑦ 管路与口位置(决定 50% 体验)

    • 布局“洁净区送风(卧室/客厅)→污浊区排风(厨卫/玄关)”形成气流组织。

    • 管径:主干常见Φ160/125 mm;支路Φ75–110 mm少弯头、短路径、等长分配更静音。

    • 保温:穿冷区/吊顶全程保温,防冷凝滴水。

    • 凝结水:全热芯/换热器设冷凝水盘 + 排水坡度

    • 新风/排风室外口远离油烟/厕所排风,两者间距尽量≥1.5–2m并错位,装防虫网/防雨帽

    • 出风口:卧室选顶送墙回侧送避直吹床头;端口可调百叶利于平衡。


    ⑧ 控制与联动(让它“只在需要时努力”)

    • 传感联动:CO₂/PM2.5/湿度驱动自动变频;春秋开旁通当“免费新风”。

    • 时段:夜间低速、晨起/晚间加大;回家前提前 15–30 min。

    • 与空调/地暖/除湿联动:夏季先新风→再除湿/空调;梅雨季新风量适当下调配合独立除湿机

    • App/面板:看噪声曲线/压差/滤网寿命提示;童锁/误触防护对卧室壁挂很关键。


    ⑨ 安装验收 Checklist(一次到位)

    1. 风量核验:各端口实测≥设计值的90%,静压合理。

    2. 密封与保温:所有接头铝箔胶+抱箍;冷区管道全包保温。

    3. 噪声:卧室端口开低/中档实测≤30 dB(A)

    4. 排水:冷凝水试排,有坡度、不回流

    5. 电源:独立插座/回路,避共用大功率插排。

    6. 外墙开孔:套管+密封,外侧防雨罩;打孔位置避梁筋与燃气管。

    7. 风口位置:不直吹床/沙发,人活动区感受柔和。

    8. 功能测试:变频/旁通/防冻/报警/滤网提醒均正常。


    ⑩ 维护周期(把寿命与静音稳住)

    • 每月:吸尘/擦拭端口与回风格栅;壁挂机清理冷凝水托盘。

    • 1–3 月:初效滤清洗/更换(雾霾季加密)。

    • 6–12 月:F7–F9 更换;活性炭看气味与压差。

    • 12–24 月:换热芯按说明清洁/更换;风机与箱体除尘,检查减振与密封。

    • 每年:实测 CO₂/风量,必要时重新平衡各端口风量


    常见坑(避开就赢一半)

    • 只看“最大风量”:忽略静压下实际风量与噪声

    • HEPA 滤网盲上:阻力高导致风量掉、噪声涨;全屋系统建议 F7–F9 为主。

    • 不做保温/凝水:夏季“滴天花板”、冬季冷凝返潮。

    • 出风直怼床/沙发:体感差、易感冒;改位置或换可调百叶

    • 只补风不排风:室内气流组织差,CO₂下降慢;双向更稳

    • 以为“空调带新风=新风”:风量/过滤/换热都不够用。


    预算与加钱点(把钱花在刀刃上)

    • 入门(单房):壁挂/窗式双向带热回收F7–F9滤网、睡眠噪声≤28 dB

    • 主力(全屋)EC 直流风机 + 全热交换 70–80% + CO₂联动 + 消声与保温完整

    • 高阶旁通/预热防冻/压差监测/滤盒快拆 + 端口消声箱 + 智能联动(空调/除湿)


    一页行动卡(今晚就能定)

    1. 算风量:按30 m³/h·人ACH 0.5–1.0,取较大,再加10–20%余量。

    2. 定方案:能吊顶→全屋双向全热;已入住→壁挂/窗式双向,先做主卧。

    3. 定滤网G4+F7–F9(必要时活性炭/小HEPA),看压差与更换成本

    4. 控噪做工EC风机 + 大管径小风速 + 消声/保温/凝水排放

    5. 交付自检:风量/噪声/排水/密封/旁通/联动全测一遍;建立滤网更换表

    版权声明:本文由闻知坊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    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zxiantao.com/post/646.html

    标签: 风量
    分享给朋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