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城市内涝已成为困扰居民生活的突出问题。以2024年汛期为例,全国有23个省份的156个城市出现严重内涝,其中老旧小区受灾尤为严重。主要问题表现为:
排水管网老化,设计标准偏低
地面硬化率高,雨水渗透困难
应急排涝设施不足
居民防灾意识薄弱
排水管网升级(管径扩大至DN800以上)
建设地下调蓄池(容积≥500m³)
增设应急强排泵站(流量≥1000m³/h)
生态措施:
透水铺装改造(占比≥30%)
下沉式绿地建设
雨水花园设置
建立智慧监测预警系统
完善应急预案
组建社区抢险队伍
分步实施策略:
优先改造低洼易涝区域
重点疏通关键排水节点
逐步更新排水设施
采用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
使用模块化调蓄设施
试点海绵化改造
资金筹措方式:
政府专项资金支持
引入社会资本参与
居民适度分担
某试点小区改造前后对比:
指标 | 改造前 | 改造后 |
---|---|---|
积水深度 | 60cm | ≤15cm |
退水时间 | 8小时 | 2小时 |
居民投诉量 | 32次/年 | 5次/年 |
定期清淤维护(每季度1次)
设备巡检保养(每月1次)
居民宣传教育(每半年1次)
应急演练(每年2次)
"内涝治理要遵循'源头减排、过程控制、末端治理'的系统理念,建立多级防控体系。"——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张教授
(本文数据来源于住建部《2025年城市内涝防治工作报告》)
本篇内容为作者原创,如要转载请说明出处!
版权声明:本文由阳阳分享工作室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