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,北京再次迎来了全球瞩目的科技盛事——世界机器人大会(WRC2025)。
作为全球机器人产业的重要风向标,本届大会汇聚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团队、龙头企业、知名院校与前沿技术展品,规模空前。更有特斯拉、优必选、傅利叶、小米、华为、康力优蓝等领军企业携“重磅产品”首次亮相。
如果你对机器人感兴趣,或者从事AI、自动化、制造、教育等相关行业,那么今年这届机器人大会的几个关键亮点,你必须了解。
2025年是“人形机器人”集体亮相、从展示走向商用化试探的关键节点。
Tesla Optimus 第二代:展示更柔顺的人体动作与环境交互能力
优必选 Walker X:可以自主端水、踢球、做菜、识别障碍
傅利叶 GR‑1:高度还原人类肌肉动作,适用于康复训练
小米 CyberOne Pro:语音识别+图像处理+环境导航的整合体
👉 从“站起来”→“能走路”→“能识人+完成简单任务”,这些人形机器人已经不再是“玩具”,而是距离实用化越来越近的产品形态。
今年大会技术论坛中的最热词,不再是“AI大模型”,而是——具身智能(Embodied AI)。
指的是让AI不只是存在于“脑袋里”(即虚拟对话、算法模型),而是有一个“身体”,可以在真实物理世界中感知、行动、学习。
这意味着AI不再只是“说得漂亮”,还要“做得准确”。
具身智能的落地,是从ChatGPT时代进入机器人智能时代的关键跳板。
本次大会中,有超过40%的展品围绕“具身智能平台”展开,包括:
多模态感知系统
AI路径规划控制
机器视觉融合运动控制
自主行为学习模块(RL强化学习)
除了人形机器人,今年服务机器人展区也热闹非凡,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:
智能炒菜机器人、全屋扫拖一体机
智能看护机器人、陪伴型儿童AI助手
餐饮配送机器人(送餐+迎宾+结账一体化)
酒店巡逻服务机器人(可识别入住者表情与需求)
远程手术辅助机器人、康复训练外骨骼
医疗护理机器人、AI语音药物提醒系统
→ 从实验室走向商用,是2025年服务机器人最大的变化。
世界机器人大会已不仅是产品展会,更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平台。
世界机器人挑战赛(WRC Challenge)
青少年机器人设计大赛
人形机器人足球对抗赛
工业机器人编程实操赛
吸引了包括清华、浙大、北航、MIT等知名院校学生参赛。
这类赛事不但展示了技术成果,也强化了机器人教育的“落地性”,许多参赛项目未来会直接变成初创企业孵化方向。
2025年,一些机器人企业不再满足于单纯“做产品”,而是开始探索线下消费场景。
机器人4S店:提供机器人展示、试用、维修、租赁一体化服务;
机器人消费节:围绕清洁机器人、陪伴型机器人做节日促销;
机器人焰究所(Robot Lab):开放式体验场景,用户可参与定制配置;
AI×机器人×艺术互动空间:机器人与观众对话、创作、绘画、舞蹈。
👉 意味着机器人正从“B端高精尖”走向“C端生活化”,或许几年后,买机器人的体验就和买电动车一样常见。
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,不再只是一次展示高科技的展会,而是一次对未来生活方式的预演。
从人形机器人量产试水,到服务机器人“下凡”走入日常,从具身智能的技术演进,到“机器人店面”的商业探索,这场大会正在告诉我们:
机器人时代,真的不远了。
也许再过几年,我们买的不再是“家电+手机”,而是“家电+AI+机械助手”的完整组合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闻知坊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