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其实是个很“老套”的话题,但也是真实困扰很多大学生的问题。
我在大一军训的时候,听学姐讲“大学恋爱史”,羡慕得不行。后来我也谈过一段,短暂却刻骨。后来室友失恋差点挂科,我又开始反思:大学真的适合谈恋爱吗?
你可能也和我一样,内心纠结过无数次:
会不会谈恋爱耽误学习?
是不是现在不恋爱,以后就没人要了?
谈恋爱是为了成长还是消耗彼此?
这篇文章,我不想站在道德制高点告诉你“该”还是“不该”,我想说点真话,讲点经历,也许能帮你找到属于你自己的答案。
先说我自己。
大二那年,我和一个同系学长在图书馆认识。那段时间,我们一起备考英语四级,一起熬夜做PPT,他在图书馆门口等我下自习,冬天会给我买热奶茶。
那种校园恋爱的氛围,说实话真的很美好。
我们也谈了将近一年,后来因为各自实习、异地、计划不同,分开了。没有狗血,只有遗憾。
再说我见过的三种常见“大学恋爱模式”:
这种最让人羡慕。
他们一起努力、一起进步、一起奔向共同目标。
我有个学姐和学长从大一谈到毕业,一起考上研究生。后来一起在同一城市工作,现在已经结婚了。
这类恋爱像一场“长期双人合作游戏”,他们不吵、不腻、能彼此包容。
就是那种天天黏在一起、彼此消耗、自我放弃的模式。
我室友大二谈恋爱之后,上课不去了、社团退了、整天围着男朋友转。
男生一吵架,她就崩溃大哭;男生考试不过,她就替他去求情。
后来两人分手,她直接挂了两门课,被取消保研资格。
不是说谈恋爱不好,而是谈成了“人生重心崩塌”,那就很可怕。
这类人最多。
一边羡慕别人谈恋爱,一边坚信“现在不恋爱以后会后悔”;
一边觉得“单身好自由”,一边在夜里刷短视频看到别人情侣接吻时默默关掉手机。
他们不是不想谈,而是不知道怎么开始、该不该开始,卡在犹豫与纠结之间。
大学,是我们第一次有足够时间和空间“为自己做决定”的阶段。
谈恋爱,只是其中一种选择。
问题不在于谈不谈,而是:
你能不能承担恋爱的责任?
你有没有基本的沟通和情绪处理能力?
你是出于孤独还是欣赏才进入一段关系?
你会不会因为一段感情,放弃原本属于你自己的成长?
如果你只是想“有人陪”,但又不想负责、不懂表达,那恋爱很可能让你更疲惫。
有些人会说:“大学恋爱能让人更成熟。”
也有人说:“谈恋爱就是浪费时间。”
但真相是——恋爱和学习,本来就不是对立的事。
你可以一边努力搞好绩点,一边好好谈场恋爱;
也可以单身四年,全力冲刺出国、保研、考编。
问题是:你有没有“自我掌控能力”。
你能不能做到:
情绪失落时不影响考试
恋爱有问题时能沟通解决,不逃避
分手后能缓过来,不一蹶不振
这才是关键。
我整理了几条“大学恋爱原则”,是我和身边朋友多年经验的总结:
谈恋爱,不是要你失去自己去迎合谁。
对方不是你的救世主,你也不是谁的情绪垃圾桶。
别把“有没有男/女朋友”当作评价自己价值的标准。
你还有很多身份:学生、朋友、儿女、自己。
你有独立的兴趣、朋友圈、生活节奏,才会让人想了解你。
真正有吸引力的人,不是一直讨好的,而是拥有自己生活的人。
不管多爱,不能动手、不能冷暴力、不能情感操控。
如果你觉得越来越“不是自己”,那这段关系可能已经偏离健康轨道。
大学谈恋爱,不是错。
但别因为别人都在谈,就硬把自己塞进一段关系;
也别因为怕受伤,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去体验。
爱情不是大学的必修课,但成长是。
如果你因为一段恋爱学会了沟通、成长了情绪管理、懂得了尊重和界限,那就值得;
如果你因为一段感情消耗了自己、荒废了时间、迷失了方向,那也没关系——那是成长的一部分。
无论你选择谈还是不谈,只要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选,就已经赢了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闻知坊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