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都问我:“你30岁转行,不怕失败吗?”
我怕啊,我那时候怕得晚上睡不着觉,怕找不到工作,怕被家人嘲笑,怕一切努力白费。
但我还是跳了。
从传统行业的销售岗,裸辞半年,转行进了互联网做运营。
从最开始连“用户增长”“私域”这些词都听不懂,到现在做品牌策划带团队,每月写方案、开项目会、协调跨部门。
如果你现在也卡在“30岁想换行业”的节点上,那我想把我的故事讲给你听。
不是成功学,只是一个普通人的实际经历,也许你能从中找到一点方向。
我之前做了六年线下销售,跑客户、谈合同、追回款、月底冲业绩。
一开始还觉得有挑战,后来每天都在疲于奔命。
最大的问题是:我的成长感停滞了。
我做了六年,薪资涨了不到两倍,但身边更年轻的人只用了两年就追平我。
而我对这行根本没兴趣,只是“擅长但不喜欢”。
最让我崩溃的一次,是在一个饭局上,客户灌了我四杯白酒,我硬着头皮喝了,回家吐了一晚上。
那一刻我问自己:
“我真的要靠这个行业活到退休吗?”
我从不怕“换工作”,但我那时候真怕“我能换去哪里”。
你可能也有这种感觉:
看着招聘网站上的岗位眼花缭乱
想做文职觉得没前途,想进互联网又没背景
想做设计不会画图,想写作又怕赚不到钱
那时候我干了一件事,挺管用:
我把自己的过往经验全部列出来——不是职位,而是“我具体做过什么事”。
比如:
会谈客户(沟通能力)
会跟进订单流程(项目跟进)
会处理客户投诉(用户运营)
懂数据分析表格(Excel处理+洞察能力)
我发现:这些能力其实在很多行业都需要,只是我自己从来没用“跨行业”的眼光看过自己。
于是我选了几个我感兴趣又和我能力有交集的方向,比如:
运营类(内容运营、用户运营)
新媒体编辑
品牌策划
然后开始一点点了解每个岗位的日常工作、技能要求、晋升路径。
我刚转行那会儿,面试一个新媒体运营岗,对方主管问我:
“你30岁了,能接受从执行岗做起吗?”
我心里是有点不舒服的,毕竟我原来是老员工,带新人、谈大客户的那种。
但我还是回答:“我现在不考虑title,只希望能进来真正学东西。”
这话不是我装谦虚,而是我真的明白一件事:
30岁转行,你要先放下“我以前怎么样”,才有机会开始新的成长。
别怕从零开始,也别跟22岁毕业生比。
你有的,是“做过事”的心态稳定、理解业务的深度、抗压能力。
只要你能低头学习3个月,很多能力其实可以迅速补回来。
我当时就是花了两个月恶补了:
Excel透视表+数据分析公式
新媒体文案逻辑与拆解
私域运营SOP流程
第三个月开始,我就能一个人接手一个完整的账号运营了。
我一开始是裸辞的,现在不推荐。
后来我朋友转行,她在职时就开始:
周末上培训班
晚上写简历+作品集
利用下班时间投递实习/兼职
结果她比我更快拿到offer,起点也更高。
我第一份转行工作工资很低,试用期只有5K。
但那是我能进互联网的门票,我咬牙坚持三个月,学得特别快。
第二份跳槽时就能拿到9K,还带绩效和项目奖金。
所以,别想着一开始就跳进“理想公司”,现实点先找“适合你成长的平台”。
我当时锁定的岗位都是“内容类+用户运营类”,而不是一上来投产品经理、UX设计那种完全没基础的。
因为我明白:
转行不是“换职业”,是“重建路径”。
你不是一夜之间变成另一个人,而是用你已有的能力,去换一种组合方式。
你可能以为30岁太晚,但我告诉你:
你还没被家庭彻底束缚
你有一定的积蓄可以缓冲
你已经吃过社会的苦,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
你比年轻人更能抓住重点,更少“幻想值”
这不正是重新选择的好时机吗?
我现在33岁,做运营策划已经第4年了,带两个小朋友,年薪从6W涨到了18W+提成。
更重要的是:我每天都在成长,我对工作有兴趣,我有成就感。
这些,是我在原来那个岗位永远不会有的。
如果你还在犹豫转不转行,我想告诉你三个字:
可以的。
不是空话,是我切身经历之后得出的答案。
但也请记住:
别着急,先调研和积累
别幻想,第一步就是“能落地”
别怕晚,一年后你会庆幸自己没再拖延
最后送你一句我手机备忘录里写了很多年的话:
“人生不是一条线,而是一个网。你总能找到另一个方向,继续出发。”
版权声明:本文由闻知坊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