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,骨骼变脆,稍不注意就可能骨折。很多人直到骨折后才发现骨质疏松的存在,其实完全可以提前预防,让骨头保持“年轻状态”。
骨量自然流失
人过了40岁,骨量会逐年下降,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,钙质流失速度更快。
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
饮食中缺乏奶制品、深绿色蔬菜等钙源,阳光照射不足导致维生素D水平低。
运动减少
缺乏负重运动,骨骼刺激不足,骨密度下降。
慢性疾病与药物影响
长期服用激素药物或患有慢性病的人更易出现骨质疏松。
每日推荐摄入800-1000mg钙(根据医生建议可调整)。
食物来源:牛奶、酸奶、芝麻、豆腐、虾皮、深绿色蔬菜。
必要时补充钙片,但要避免一次大量摄入。
每天适量晒太阳(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,20-30分钟)。
食物来源:深海鱼、蛋黄、蘑菇等。
快走、太极、弹力带训练、轻量哑铃都能刺激骨骼生成。
每周至少3次,每次30分钟。
少喝咖啡、浓茶,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。
这些习惯会加速钙质流失。
6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1-2年测一次骨密度,早发现早干预。
我母亲65岁时检查发现骨密度偏低,医生建议她每天喝两杯牛奶、晨练快走半小时。坚持两年后,再测骨密度明显好转,而且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更好。她说:“原来骨头也能养回来,只要坚持就行。”
💡温馨提示:骨质疏松预防要趁早,不是等到摔倒骨折才重视。饮食、运动、日晒三管齐下,才能让骨头更坚固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闻知坊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