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现在做自媒体是不是太晚了?”
“抖音、B站、公众号都饱和了,我这样的普通人还有机会吗?”
“看别人涨粉几百万,我连10个赞都难。”
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想法?
的确,2025年已经不是“发一条视频就能火”的红利期了,但这并不代表自媒体没机会了——只是机会换了位置,也变了形态。
如果你是普通人,还没粉丝、没经验、没资源,这篇文章会用最现实的视角告诉你:现在做自媒体,还值不值得,怎么做才有希望。
你得承认:
抖音已经过了“随便拍就爆”的野蛮增长阶段;
B站、公众号也不再是早期“0成本涨粉”的温床;
各平台都在强调内容质量和专业垂直度。
但同时,也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:
平台内容需求持续扩大,细分领域反而机会更多。
比如:
小红书每天新增图文+视频超 1800 万条;
抖音大力扶持本地生活/知识博主/新账号;
B站上线“新手创作训练营”、激励计划V3.0……
📌 换句话说:不是没机会,而是不能“瞎做”。
别看美食、穿搭人多,但垂直细分内容永远缺人。
例如:
美食里讲“肠胃不好的人该吃什么”
穿搭里主打“135斤女生怎么显瘦”
职场号专讲“如何用Word做老板喜欢的表格”
情感账号聚焦“35岁已婚女性如何自处”
📌 在一个“大赛道”下,找一个“被忽视的角落”,你就有机会被看到。
你还以为做视频要摄影、灯光、剪辑、配音全能?
现在一部手机 + 剪映 + AI配音 + AI脚本,就能做出相当专业的视频。
文案写不出?用AI生成初稿,再加工;
不会剪辑?剪映/必剪上百个模板一键成片;
配音尴尬?AI配音真实度已超85%,可选语气/年龄/性别;
不露脸?用画面 + 字幕 + 配音,讲故事一样能火。
📌 不要让“不会”成为借口,现在连中学生都能做账号赚钱。
2025年,最容易起号的两个方向是:
本地生活类:如“成都探店”“深圳人带你吃早茶”;
细分知识类:如“打工人省钱账单”“做菜不踩坑”“育儿冷知识”。
这类账号起粉速度快、变现路径清晰,尤其适合:
不露脸型创作者;
普通人实拍型账号;
半职业型运营者。
📌 不一定要“做全网爆款”,做“小范围精准传播”也能赚钱。
从“擅长的+喜欢的+有需求的”交集中选一个小赛道。
举例:
喜欢收纳+有生活经验 → 做“租房空间优化”
爱逛超市+爱种草 → 做“生活好物实测”
擅长PPT+做过职场 → 做“PPT教学+模板分享”
单亲妈妈+育儿经验 → 做“真实育儿记录”
📌 不要一开始就想什么都做,越垂直越容易精准推荐。
不建议同时跑3个平台。
想涨粉快、内容轻:选抖音或视频号
想变现强、做信任:选小红书
想深耕知识、拉长线:选B站+公众号
📌 一次只跑一个平台,把基础打牢了再考虑扩展。
不用天天追热点;
找一个能持续产出的内容模版。
比如:
“三句话+一张图+一个建议”的图文模版;
“故事口播+字幕+配音”的视频模版;
“讲错一个冷知识”的账号设定……
📌 有模版,才能坚持;能坚持,才有爆款。
所以,现在做自媒体还有没有机会?
答案是:有,但不是人人都有。
真正有机会的人,是那些:
肯在内容上下笨功夫;
肯定好方向长期打磨;
肯一遍遍迭代优化账号结构的人。
自媒体的底层逻辑早已变了:
不是靠运气出圈,而是靠系统打磨稳扎稳打。
你越早开始,越早试错;越早试错,越早积累。
所以,不要问“还能不能做”,而是问自己——现在不做,还想等什么时候?
版权声明:本文由闻知坊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