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一刚入学的时候,我的英语听力分数一直在及格线上徘徊。课堂上老师放录音,我总是只能听懂零散的单词,做题全靠猜。后来为了准备四六级,我用了三个月时间,把听力从 55 分提到 80+。
过程不轻松,但方法很实用——尤其适合听力薄弱、基础不稳的人。
很多人一做听力就想马上全懂,这其实不现实。
刚开始训练时,我每天都会有 70% 的内容听不出来,但我强迫自己先跟着听,不暂停,不回放。这样做的目的,是先让耳朵习惯英语的节奏和连读。
记得第一次完整听完 BBC 新闻时,我几乎什么都没写下来,但第二周再听同类新闻时,已经能捕捉到关键词。
精听:每天挑一段 1–2 分钟的材料,反复听到能逐字写出来。遇到听不懂的地方,查音标、查例句,搞清楚发音和意思。
泛听:不追求听懂全部,只要跟着听即可。比如走路、吃饭时听英语播客,让耳朵保持接触。
我一开始只做精听,很快就疲惫;后来加入泛听,反而进步更快,因为大脑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语音模式。
考试和真实交流中,你没时间纠结每个生词。
我练习时会先记下听到的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数字等关键词。
比如在听新闻报道时,抓到 “Monday… New York… conference” 这几个词,就能推测主题是周一在纽约开会。
这种“听点补全”的能力,比逐字听懂更实用。
提升听力最大的秘诀之一,就是开口跟读。
我会在精听之后,跟着录音模仿语调、重音和连读。刚开始很不自然,但坚持一个月后,我发现自己不仅发音更准,听力也明显提升,因为我熟悉了发音规律,自然更容易听懂。
尤其是连读、弱读这些现象,只有自己说过,才更容易在听的时候捕捉到。
很多同学四六级练习全是美式口音,结果考试遇到英式或澳式发音就崩溃。
我会特意去找不同口音的材料,比如:
美式:VOA、CNN
英式:BBC、The Economist
澳式:ABC News Australia
一开始听英式新闻很痛苦,但坚持两周后,适应速度明显加快。
最后一个月,我会每周做两套真题,严格按考试时间来,戴耳机、一次性听完不暂停。
这样能让自己适应考试节奏,也能练习在压力下抓信息的能力。
考前一周,我几乎每天都做一次 20 分钟的模拟听力,让状态保持在最佳。
三个月后,四六级听力部分我从 55 分提升到 81 分,课堂听力测试也能轻松跟上。
更重要的是,我在看美剧和英语访谈时,不再依赖中文字幕,能直接理解大意,这种成就感比分数更让人兴奋。
听力提升没有捷径,但有规律可循:
先接受听不懂的过程
精听+泛听结合
重点抓关键词
跟读模仿发音规律
接触多种口音
考前模拟真实环境
只要坚持三个月,你会惊讶地发现,英语在耳朵里不再是模糊的噪音,而是一句句有意义的话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闻知坊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